<rt id="xcb4k"><meter id="xcb4k"></meter></rt>

  • <source id="xcb4k"><nav id="xcb4k"></nav></source>
      <cite id="xcb4k"><span id="xcb4k"></span></cite>

      <rt id="xcb4k"></rt>

          當前位置:資訊 > 社會 > 正文
          環球關注:為什么網上只要一提到“納稅人”這個詞,一群人就開始上竄下跳地攻擊你?
          2023-01-17 07:47:16 來源: Zpuzzle

          看到這么一個年輕人地提問:

          為什么網上只要一提到“納稅人”這個詞,一群人就開始上竄下跳地攻擊你?


          (資料圖片)

          加了幾個圖,剛從抖音截的圖,看里面這個抖音用戶“樹柳”,網上千千萬萬的這樣的,到處上竄下跳,這些人是干嘛的?

          我簡單說說我的看法吧,因為所謂的“納稅人”邏輯(即便承認消費納稅可以作為納稅人),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可以反駁:

          從今天開始,你的衣食住行我全包了——換言之,就是你一切消費的錢都從我這里出,是我“買”過來然后把東西“送”給你吃喝玩樂——那么你還有沒有資格去兌現納稅人應當具有的政治權利?

          當然這個例子有點極端,現實中幾乎不存在自己不消費的人,但作為一個思考的角度卻也并無問題。

          如果一個人消費即納稅的邏輯是成立的,那么就意味著只有消費者才是納稅人,那么我作為“消費者”自然就是“納稅人”。而你消費的產品和服務來自于我的“贈予”,很明顯,這種基于“贈予”的消費肯定不能當成“納稅人”來理解。

          否則,你的美國親戚回國時買了臺iPhone送你,你就成了美國的納稅人了?你去美國的時候把iPhone的發票給警察看,說“我是美國的納稅人”你看他理你么?

         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也就簡單了,假如說一個普通的消費者可以對著警察說“我是納稅人,你要如何如何”的話,那么一個被“包養”的人在面對警察的時候,是不是就只能說“我一分錢稅也沒有交過,你們看著看吧”呢?

          按照消費即納稅的邏輯,后者這樣說就是合理的。

          順著這個邏輯再往下推導,如果一個外國人來中國旅游,買了一堆東西,他有資格對警察說:我是納稅人,你應當如何如何么?

          肯定是不可以的。

          何況,消費即納稅的邏輯還有一個致命的BUG,那就是納稅的多少是不是代表了每個人能享受的權利的大???如果你開著捷達撞了一輛勞斯萊斯,警察過來處理事故的時候,你在哪兒喊“我是納稅人”,你虛不虛心?人家買那一輛勞斯萊斯交的稅,能頂你到死交的所有稅的總和。那如果對方也說“我是納稅人”,警察是不是就該聽他的讓你全責了?

          本質上講,“納稅人”恰恰是一個自我矮化的邏輯。無論是在中國還是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,公民具有的政治權利是與基本都是與國民身份相綁定的。換言之就是,你是某國人,即便你一分錢稅都不交,你也有資格去履行那些所謂的“納稅人”的權利。

          而在另一個方面,也正是公民的邏輯才可能補足消費即納稅的BUG——因為人與人是平等的,每個人所具有的權利是相等的,所以即便是納稅少甚至于不納稅的人,在面對地方納稅大戶的時候,也可以要求相關部門給予公正的處理。

          從某種意義上說,或許政府其實巴不得你們完全用“納稅人”的邏輯來思考。因為如果真的是納稅人養活了政府,那么政府只需要照顧好那有數的幾個納稅大戶就行了——特別是在三四線以下的城市,能有資格交個稅的比例并不大,當地基本上七八成以上的稅收都來自于當地那幾個有數的大企業。這就如同商業銀行一樣,VIP廳的業務基本上隨到隨辦,而普通窗口你就得拿號排隊,VIP窗口就算一天接待不了一個人,也不會讓普通客戶去VIP窗口辦的——畢竟,就絕大多數普通商業銀行來說,小儲戶存的那點錢的收益還不夠支付房租和人員成本的。

          至于也看到某個被不少網友認可的講法:

          而且還有個有趣的事:納稅人他們敢否定,但人民他們卻不敢否定。這是因為人民里不包含納稅人嗎?還是納稅人都不是人民?當然不是,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,我們的消費、工資,都在為納稅做貢獻。那為什么對人民的詞性就可以瘋狂美化,納稅人就要經歷“非主動則不光榮”式的解構呢?很簡單,因為做納稅人有發票,而當人民沒發票。也就是說,知乎大v說你是人民,你才是人民。說你不是人民,你丫挺的就是美國人潛伏在中國群眾隊伍里的一條狗。

          “人民”是一個基于政治斗爭概念的身份,而“公民”是一個基于憲法概念的身份,“公民”不都是“人民”,這應該是個基本常識。那么,在監督政府、履行權利等方面,“人民”身份本身就不具有任何合法性,因為沒有任何一部法律規定什么是“人民”——基于政治斗爭概念的“人民”標準本身就是不斷變動的,但對于“公民”,認定的標準卻異常簡單——只要你具有該國國籍,那你就是該國公民。而只要你是該國公民,那么無論貧富貴賤、是否納稅,都有資格、有權利提出自己的要求。

          最后,如果有人會說我這是瞎假設,因為現實中不存在沒有給中國納過稅的中國公民。

          真要杠的話,其實也不是沒有,這個群體就是華僑。

          按照中國官方的定義,華僑是僑居在海外的中國公民?,F實中,雖然華僑也會回國,但絕大多數的華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國外生活——否則也不會叫華僑了——論起納稅金額來,他們可能交了100萬的稅的話,有99萬都交給了國外政府,只有1萬交給了本國。

          那么,如果“納稅人”的邏輯成立,這些僅僅只有一個中國公民身份的華僑,有沒有資格去履行哪些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呢?

          而更重要的是,為什么這些在國外與本國公民一樣交稅和工作的人,卻并不享有那些其所在國的本國人應有的全部政治權利呢?

          責任編輯:zN_1754
            牛大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