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t id="xcb4k"><meter id="xcb4k"></meter></rt>

  • <source id="xcb4k"><nav id="xcb4k"></nav></source>
      <cite id="xcb4k"><span id="xcb4k"></span></cite>

      <rt id="xcb4k"></rt>

          當前位置:資訊 > 社會 > 正文
          當前聚焦:每個人一生中付出最長時間的,都是同一件事
          2022-10-03 09:40:38 來源: 張佳瑋

          吃喝拉撒衣食住行,每個人各有愛好。


          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          但每個人每天,總有1/3的時間,要拿來睡覺的。

          許多自律規訓人愛吐槽人貪吃愛睡——但吃和睡,才是人生最關鍵的嘛。

          蘇軾好像總遇見跟睡覺有關的事。

          在南海時,宿于海中,天水相接,星河滿天。兒子蘇過酣睡,呼不應,蘇軾自己坐起嘆息。

          在黃州時,著名的“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余生?!遍_頭卻是:夜飲東坡,到家三更天了,家童打鼾如雷鳴,敲門都不應,只好倚杖聽江聲——蘇軾好像總是喊不醒人。?

          傳奇的承天寺夜游,是本來解衣要睡了,看月色好,就跑去找張懷民——還是不肯睡。

          但他倒是有愛睡的好朋友,比如南岳李巖老好睡。大家吃飽喝足下棋,巖老就直接睡了;大家下了幾局棋,巖老一翻身:“你們下幾局棋啦?”

          我覺得巖老是個很可愛的人。

          如今論睡覺,多討論如何入眠、如何提高睡眠質量、如何在短暫的睡眠時間里獲得更多的深度睡眠休息,云云。簡直連睡眠都要講效率?

          大概現代人樂趣誘惑太多,隨時都有樂子找,相比而言,睡眠不免無趣,自然得想法子削減。

          然而睡眠是可以有趣的——雖然睡覺時本身感受不到。

          《集結號》里,張涵予被關禁閉,透透地睡了一天,起身后懶洋洋地、欣慰地、由衷地來了句重低音:“可算是歇過來了”。睡透過的人,見此自然會心。

          那是經歷了一個漫長、結實、沉厚、不打褶皺、仿佛棉被抖開鋪平了的睡眠,才能有的感受。全身散碎的疲憊都被熨平了。這時且不忙起,抻一抻全身筋骨,會有種酸脹通透的痛快——仿佛全身都成了伸懶腰時的腰。

          相比而言,入睡的樂趣就少一些。畢竟念及一天將終,還得關掉親愛的手機或其他什么設備,想到得早起,大多數人的心情是沉墜的。

          但有種情況,也可以很美妙。南歐人習慣睡午覺,所謂“歇斯塔”,吃飽喝足,瞇個半小時。中國人向來不以為“吃了就睡”有啥光榮的,比如我小時候,父母謂此等行徑跟豬也差不多;孔子看見弟子晝寢,還要“朽木不可雕也”。但若只睡一小會兒,是挺妙的:

          比如冬天,吃飽了,自然也暖了,本來涼涼的四肢末端也開始暖起來,睡意如棉花,包裹著自己;睡下了,恰如跌進云里。這時黑甜一覺,甚至都不求睡去,只圖個身體松快;不覺睡去后,半小時就醒,會覺得仿佛歷時甚久——所以論到以短時間獲大樂趣,半小時的午覺實在是人生至樂。

          時節也很要緊。

          設若天還黑著,這一醒兩眼一抹黑,那也高興不到哪里去;設若天明了,聽見鳥兒鳴囀或是雨打窗,想到這是周末,更好了,翻個身,繼續睡。

          這大概是睡覺最大的樂趣所在:已經睡過一遭,帶著睡過之后的快樂;預備再睡一遭,就有種酒足飯飽,來個甜品之感。

          這種時段,俗稱賴床?;鼗\覺未必睡得成,賴床卻是快樂之極。尤其冬日,累久了,身體透涼;睡足了賴床,全身透暖滾熱。

          以前在上海,冬天時我常熬夜,長夜孤單,中途吃宵夜來不及。最滿足的瞬間是,天將四五點,完工,不著急睡,因為這會兒睡總有點凄清冷寂到可怕的氛圍。于是坐著,帶著松軟的倦意看會兒閑書(這時就沒有“還沒做完怎么有心思看閑書”的罪惡感了),慢悠悠等,到五點半,穿厚實了出門,摸黑買第一屜大包子,買還燙手的豆漿,買煎餅、雞蛋餅、蘿卜絲餅,買菜粥,消消停停吃完,天開始放亮,車水馬龍逐漸響起來?;丶?,在飽、暖和“暫時完工了,閑散無事”的快感中躺下,等晨光慢慢起來、外面開始生機勃勃喧嚷起來的時段,像剛出屜的白饅頭那么松軟、溫暖、活泛的睡意來了,那就睡著了。

          只要還能睡得著,世上就沒有大不了的事——當然了,現實主義者會說,睡前有的煩惱,醒過來還是會有。

          那,懂得睡覺快樂的大概明白,好好睡過一覺后,你對煩惱的看法,會大大不同。

          一切都會過去,但只要人還活著,睡就總是永恒的,也是最簡單的,快樂之源。

          周伯通所謂空明拳“空朦洞松”的要訣,說是得了道家真義,但我怎么聽,都像是形容賴床呢?再仔細想想,道家講究的柔弱無為、清虛明凈,那不就是一個覺的事兒嗎?

          一個踏實、溫和、寧靜、空靈、松弛的覺后,你會有種萬事澄明之感:您看,那一瞬間,您就得了道啦。

          還是蘇軾。

          他中年時期在京城,有個習慣:早起,梳頭,著好衣冠,再和衣小睡一刻。他說這種小睡滋味之美,無可比擬——蘇軾善得世上一切樂趣,睡覺中亦然。

          他曾看著山間一個亭子,想去歇息,爬累了,尚未到,懊惱;忽然想:“就此時此地,有啥不好歇呢?”于是忽然覺得得了自由。

          所以咯:

          “這里有什么不好睡的呢?哪怕是一個小睡,只要放松了,也很開心??!”

          所以咯:睡覺就是挺開心,也挺健康的一個事。好好睡吧。

          ?至于總宣揚“自律的牛人都不睡覺只顧拼命”的大忽悠們,許多倡導你少睡、連休息都要高效率的,有些是關心你,但得警惕:有許多其實是巴不得你少睡、暈頭漲腦想不清楚事,繼續被他們忽悠呢。

          責任編輯:zN_0354
            牛大亨